比特犬大揭密!忠誠守護者還是危險惡犬?深入解析比特犬特徵、品種與飼養指南
隨著比特犬(Pit Bull)傷人事件頻傳,許多人一聽到這個名字,腦海中便會自動將其與「惡犬」劃上等號,導致社會對比特犬的觀感兩極化。牠們的形象在社會中備受爭議,但這並不代表這種犬種單憑外表或媒體標籤就應被判定為「危險」。事實上,比特犬並非天生凶猛,牠們的行為與攻擊性,與所處環境、教育方式以及飼主的責任感密切相關。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比特犬的真實面貌,從其定義、多樣品種、獨特的外型特徵、真實性格到飼養注意事項,以及全球與台灣的相關法律規定,希望能幫助您全面認識這個充滿活力、忠誠且需要正確引導的犬種。
1. 比特犬的定義與多樣品種
1.1. 什麼是「比特犬」?正名與英文名稱
首先,要澄清的是,比特犬(英文:Pit Bull) 並非單一的犬種。它是一個廣義的術語,泛指數種外觀和性格相似的鬥牛類犬的統稱。狹義上,比特犬常特指美國比特鬥牛㹴(American Pit Bull Terrier)。
這些犬種的英文名稱通常會包含 "Pit Bull" 字樣,例如美國比特鬥牛犬(American Pit Bull Terrier)、美國斯塔福郡㹴犬(American Staffordshire Terrier)等。在台灣,農委會的規定中也明確列出美國比特鬥牛犬(American Pit Bull Terrier or American Pit Bull)和美國史大佛夏牛頭犬(American Staffordshire Terrier)為禁止飼養的品種。
1.2. 比特犬的主要品種起源與歷史
比特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英國。當時,人們將古老的鬥牛犬與梗犬進行雜交培育,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參與鬥牛和鬥犬等殘酷的娛樂活動。這些犬隻因其強大的咬合力、耐力、攻擊力與服從性而被培育出來,用於與公牛、熊甚至是其他狗互相廝殺。
隨著時間推移,這些犬種逐漸被引進美國,並在當地繼續發展。在英國,1835年通過了《防止動物虐待法案》,禁止鬥牛、鬥熊,1911年更進一步禁止鬥犬。這些原本用於戰鬥的狗狗,在「英雄無用武之地」後,逐漸從工作犬轉變為農場犬、看門犬,甚至是家庭寵物。在這個過程中,牠們的性格也慢慢變得親人、可愛。現今,古英國鬥牛㹴這個品種已不復存在,取而代之的是美國比特鬥牛㹴、美國斯塔福郡鬥牛㹴、美國鬥牛㹴和英國斯塔福郡鬥牛㹴這四種主要的比特犬類型犬種。
1.3. 比特犬與惡霸犬的差異
在討論比特犬時,經常會提到一個與其外型相似的犬種——惡霸犬(American Bully)。惡霸犬是一個新興的品種,它是由美國比特鬥牛㹴與其他犬種混血培育出來的。與比特犬相比,惡霸犬通常擁有更寬厚的身軀和較短的四肢。從正面看,其胸部到下肢的形狀有點像一個倒U形。而比特犬則整體身形更具運動能力。
就性格而言,惡霸犬相較之下會更溫和一點。雖然惡霸犬的外表看起來也可能「兇神惡煞」,但其實內心善良可愛。目前,大部分的非營利畜犬協會或犬業俱樂部尚未認證惡霸犬為獨立品種。
2. 比特犬特徵外型與辨識
2.1. 成年比特犬的整體長相與肌肉結構
比特犬特徵之一是其體型屬於中型犬,肌肉發達且結實,展現出強烈的力量感。成年比特犬的肩高約為40至50公分,體重介於14至30公斤之間。有些個體甚至可能達到50公斤以上,例如名叫Hulk的比特犬,體重高達80公斤,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比特犬。
牠們的長相通常是頭部寬闊且呈石板狀,顎部(下顎)非常發達且強壯,展現出極大的咬合力。比特犬的咬合力在犬種中是最強的,每平方公分可達80公斤,甚至超過了獅子和老虎。這強大的咬合力與其祖先作為鬥犬的歷史有關,使牠們能夠輕易咬穿皮膚和骨頭。
2.2. 比特犬的皮膚、毛髮與感官特點
皮膚方面,比特犬的皮膚厚實而寬鬆。這也是牠們作為鬥犬時的一種「防護裝甲」,能夠抵抗咬擊和撕扯。牠們的皮膚和肌肉是分開的,這使得牠們在被咬住時,能夠轉動身體進行反擊。
毛髮方面,比特犬的毛髮短而光滑。毛色非常多樣,包括黑色、白色、棕色、紅色、藍色、灰色、虎斑色等多種組合。其中,最常見的毛色組合是白色和黑色,被稱為「花斑」。
眼睛的顏色也很多樣,有棕色、藍色、綠色、琥珀色等,其中「魔鬼眼」的紅色眼睛最為罕見。比特犬的眼睛除了能分辨黑白,還能分辨黃色和藍色。耳朵由18塊肌肉控制,能同時做不同動作,形狀有直立的「蝙蝠耳」、向前折的「玫瑰耳」和下垂的「按耳」,其中「蝙蝠耳」最常見。尾巴細長而尖,稱為「鞭尾」,有助於平衡和表達情緒。然而,為了美觀或鬥犬目的而剪掉耳朵或尾巴,是一種殘忍且不必要的做法。
3. 比特犬幼犬的特徵│特犬混土狗特徵
比特犬幼犬特徵與成年犬相似,但體型較小,肌肉線條尚未完全發達。幼犬時期,牠們會展現出活潑好動、精力充沛的特性,非常喜歡玩耍與探索。在幼犬時期進行早期社會化對於培養其穩定性格尤為重要。讓幼犬接觸各種人、動物和環境,有助於牠們培養出友善且適應良好的個性。
3.1. 比特犬品種混種的特徵:以混土狗為例
當比特犬混種時,其特徵會根據另一方犬種的基因而有所不同。例如,比特犬混土狗特徵將會是兩者基因的混合體,這使得混種犬的外觀和性格更具多樣性和不確定性。混種犬可能繼承比特犬的肌肉結構、咬合力,同時也可能展現土狗的某些體型、毛色或性格特點。因此,要辨識比特犬混種,需要綜合評估其父母代的特徵,或透過基因檢測來確認。無論是純種比特犬還是混種犬,牠們的行為與攻擊性,都與飼主的管理方式、訓練和社會化程度息息相關,而非單純由品種決定。
4. 比特犬的真實性格:忠誠、活力與智慧
4.1. 忠誠、親和力與家庭守護者形象
儘管社會對比特犬存在偏見,但牠們以其對主人的忠誠和親和力著稱。許多飼主表示,比特犬喜歡與人互動,特別是與家庭成員建立緊密的聯繫。牠們對兒童特別友善,能夠成為家庭中的守護者,甚至被賦予「保母犬」的稱號。美國氣質協會(American Temperament Test Society, ATTS)的測試顯示,比特犬的通過率高達86%以上,甚至高於一般被認為友善的拉布拉多和黃金獵犬。有些比特犬甚至可培養為情緒支持犬,參與醫院輔療活動。D.I.N.G.O. TAIWAN愛犬訓練教育機構也指出,比特犬的個性特質其實是溫和、友善、容易開心的,甚至為了能讓主人在打鬥中拉開牠們而不受傷,親人的個性被特別強化。
4.2. 高能量與對運動、心理刺激的需求
比特犬擁有充沛的精力與高能量。牠們活潑好動,對運動和心理刺激的需求量大。每日的散步、奔跑和互動遊戲對牠們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。若缺乏足夠的運動,牠們可能會出現破壞性行為,例如「拆家」。一隻名為拉德莉(Radley)的比特犬,即使每天大量運動仍會拆家,飼主甚至為牠特製「拆家按鍵」,讓牠可以盡情破壞紙箱以發洩精力。這說明了比特犬對破壞性活動的天然傾向和高能量需求。
4.3. 聰明、學習能力強與可訓練性
比特犬聰明且學習能力強。牠們的智商在犬類中屬於中上水平,甚至在犬種排名中位居第37位,與柯基犬和薩摩耶犬相當。這種高智商不僅體現在學習能力上,也展現在解決問題和適應環境的能力上。透過正向強化的訓練方法,牠們能夠學習各種指令和技巧,成為表現優異的工作犬或家庭伴侶。然而,牠們也比其他品種來得固執,這要求飼主在訓練上需多花費心力,並堅守自己的地位。
5. 攻擊性迷思與媒體偏見的真相
關於比特犬攻擊性的爭議,美國獸醫協會(AVMA)的研究指出,比特犬的攻擊性並不高於其他犬種。犬隻的攻擊行為多與飼主的管理方式、訓練和社會化程度有關,而非單純由品種決定。專家指出,所有犬種都有可能表現出攻擊性,關鍵在於飼主的責任和教育。
然而,比特犬常因攻擊事件而登上新聞頭條,這些報導加深了公眾對其危險性的印象。研究發現,當記者無法確定犬種時,比特犬的名稱更常被使用於標題或報導中,這種現象在行銷與傳播領域稱為「可得性偏誤(availability bias)」。這導致比特犬在大眾心中根深蒂固地與「危險」劃上等號。
D.I.N.G.O. TAIWAN 愛犬訓練教育機構也解釋,比特犬是溫和但衝動控制不佳的品種。當牠們情緒強度高時,不擅長自我調節,也不容易被中斷。加上其充滿肌肉與爆發力的體格、強大的咬合力,一旦陷入情緒中進行攻擊,往往會帶來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並非比特犬真的比較具攻擊性,而是牠們的身體條件使得攻擊一旦發生,後果會更嚴重。
6. 飼養比特犬的責任與注意事項
6.1. 早期社會化與正向訓練的重要性
飼養比特犬,早期的社會化尤為重要。應從幼犬時期開始,讓牠們接觸各種人、動物和環境,以培養穩定的性格。訓練方面,建議採用正向強化的方法,如點擊訓練(clicker training),避免使用懲罰性手段,以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。從小就獨自生活且沒有社會化的比特犬,長大後會比較難與其他狗狗相處。飼主必須具備足夠的經驗與控制能力。
6.2. 滿足運動與精神刺激需求
由於比特犬精力充沛,需要大量的運動和心理刺激。每日的散步、奔跑和互動遊戲對牠們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。此外,參與犬隻運動或服從訓練課程也有助於消耗牠們的能量,並加強與飼主的關係。牠們天性愛挖洞、愛拉扯、愛拔河,因此需要準備耐啃咬的玩具,並將易碎物品收好。
6.3. 比特犬常見的健康問題與預防
比特犬是比較容易過敏的品種。皮膚過敏、腸胃道過敏都有可能發生。飼主可能會注意到這些狗狗特別容易癢,愛抓癢、舔腳趾頭,甚至舔到破皮、發炎。有些狗狗也容易上吐下瀉,對食物敏感。因此,飼主須特別注意其飲食,並定期檢查皮膚狀況。由於是人工繁殖的品種,牠們也容易遺傳一些健康疾病。良好的照顧和愛護能延長牠們的壽命,一般約10到15年,有些甚至能活超過20年。
7. 全球與台灣的比特犬相關法律與爭議
7.1. 國外品種特定立法(BSL)的實施與反思
為了降低犬隻攻擊事件,一些國家和地區實施了品種特定立法(BSL),禁止或限制飼養特定犬種,包括比特犬。例如,英國於1991年頒布《危險犬法案》,禁止飼養比特犬等被視為危險的犬種。其他國家如澳洲、紐西蘭、法國、挪威、新加坡以及中國部分城市也有類似的禁養規定。
然而,批評者認為這類立法忽視了個體差異,並未有效減少攻擊事件,反而可能導致不公平的品種歧視。專家指出,犬隻攻擊行為多與飼主的管理方式和訓練有關,而非單純由品種決定。
7.2. 台灣比特犬禁養令與飼主法律責任
由於比特犬攻擊致人傷亡的案例頻繁,中華民國農業部(當時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)於2022年3月1日起下令,將比特犬及其混種犬類列為
**「具攻擊性之寵物」及「禁止飼養、輸入或輸出的動物」**。
這使得比特犬成為台灣唯一被禁止飼養的犬種。
禁令生效前已飼養的飼主,必須在2023年2月28日前完成申報備查,才能繼續合法飼養。若未依限申報,可依《動物保護法》重罰新台幣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罰鍰,且犬隻可能會被沒入。原則上,已登記的比特犬不得繁殖,應辦理絕育。
此外,對於這類危險性犬隻,無論是純種或混種,出入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時,應由成年人伴同,並採取以下防護措施:
- 以長度不超過1.5公尺之繩或鏈牽引。
- 配戴不影響散熱之透氣口罩。
若違反上述規定,可依《動物保護法》開罰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的罰鍰。這些規定旨在保護社會民眾,同時也保護比特犬避免遇到不會教導的飼主,成為「凶器」。
8. 結論:理解與責任是飼養比特犬的關鍵
比特犬既不是惡魔,也不是完美無瑕的寵物。牠們是一種充滿活力、忠誠,且需要被引導的犬種。攻擊事件的發生,往往反映了飼主在教育與陪伴上的不足,而非比特犬天生就「凶猛」。正如一位訓犬師所言:「沒有壞的狗,只有缺乏教育與陪伴的飼主。」
當我們願意卸下偏見,給予比特犬正確的教育、充足的運動和社會化訓練,以及足夠的關愛,牠們也能成為生命中最忠實的夥伴。選擇飼養比特犬,是一場對動物理解與責任的冒險。身為飼主,必須充分了解牠們的特性、需求,並遵守相關法律規定,才能確保牠們與人類社會和諧共處。
9. 比特犬常見問題│FAQ
Q1:比特犬是一種單一犬種嗎?
Ans(1):不是。 比特犬(Pit Bull)是對幾種外觀和性格相似的鬥牛類犬的統稱,主要包括美國比特鬥牛犬(American Pit Bull Terrier)、美國斯塔福郡㹴犬(American Staffordshire Terrier)等。
Q2:比特犬的攻擊性真的比其他犬種高嗎?
Ans(2):根據美國獸醫協會(AVMA)的研究,比特犬的攻擊性並不高於其他犬種。犬隻的攻擊行為多與飼主的管理方式、訓練和社會化程度有關,而非單純由品種決定。但牠們高能量、衝動控制不佳且咬合力強的特性,確實會導致一旦發生攻擊事件,後果可能較為嚴重。
Q3:台灣目前可以飼養比特犬嗎?
Ans(3):自2022年3月1日起,比特犬及其混種犬類已被中華民國農業部列為「禁止飼養、輸入或輸出的動物」。若您在此日期前已飼養,需在2023年2月28日前完成申報備查才能繼續飼養,並應遵守外出牽繩、戴口罩等防護規定。
Q4:比特犬適合新手飼主嗎?
Ans(4):不適合。比特犬聰明但固執,需要大量的運動、高度的社會化教育和耐心訓練。牠們不適合沒有經驗或缺乏耐心的主人。
Q5:如果遇到比特犬攻擊,我該如何自保?
Ans(5):保持冷靜,不跑、不看、不尖叫。避免直視狗的眼睛,緩慢後退。可利用包包、雨傘等物品擋在身前。若被咬住,千萬不要打狗,因為這可能讓狗更興奮。可嘗試用木板或硬物撬開狗的嘴,然後迅速離開現場。被咬傷後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清洗傷口15分鐘,並尋求醫師評估。